《用心創新,用新正心》
正值五一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之際,劉永好董事長撰文寄語新希望的新青年與新時代的勞動者們——用心創新,用新正心。
用心創新,用新正心
慶幸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國家改革開放40年,“新希望”創業發展37年。有人問,近40年的商業旅程給予我什么樣的心得體會?我的第一個心得體會是用恒心,持之以恒。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企業家和我一樣,黎明即起,周而復始,堅持、咬牙堅持、再咬牙堅持,于是成為習慣,也成為一種企業家精神。
我們立足的實業本身是傳統產業,伴隨著社會需求不斷放大和提升而發展。 在以短缺為特征的中國市場經濟上半場,我們著力在產品上,著力在成本、品質、 制造及供應的穩定性,腳踏實地埋頭拉車使我們順風順水。但是環境必然會變化,過剩時代來臨,經濟轉速調整,過往增長模式的負因子也需要消化,給實體經濟尤其是傳統產業從業者帶來巨大的沖擊和迷惘:會不會溫水生煮了青蛙;會不會金融鉗制了實業;會不會大水漫灌了初心?
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新希望集團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也是眾人眼中的大型 企業了。但越是大型企業越要警惕,決策慢、效率低、懈怠、浪費、貪腐等毛病最容易在大企業中滋生。如果企業失去活力,如果企業的勢能不能轉化為動能,大型企業就是這些毛病的溫床。作為創業者作為當家人,我必須把警報器的按鈴隨時揣在身上。
我們看前行中的險灘暗礁,更要抬頭看路、看市場、看領頭者。我帶著筆記本,走訪了國內外很多企業家朋友,也與我們的員工和客戶做了很多交流,我深刻體悟到:一個企業的真正能力,在于它是否能從社會變革和市場演進中汲取活力;一個企業的真正使命,在于它是否能為社會進步和市場升級輸出活力。活力建設,是企業運營的第一開關。必須從我做起,激發自己的心力,從而根本性、長遠性地激發企業的活力。這是我的第二個心得體會。
事實上,企業發展中的曲折,對于我是最為深刻和寶貴的課程。2011年我們銷售超過800億,按照當時每年百分之二十的增速,我們滿懷信心以為2012年必將跨入千億行列,不料我們連續三年如泥潭陷步,過去買地建廠招人就能擴張盈利的“好日子”似乎不見了。我們意識到只有根本的革新才能再續光榮。
我們轉換新機制、布局新賽道、探索新科技、擔當新責任、任用新青年,終于以“五新”企業的姿態重新跨入了快行線。
新機制
在機制創新方面,我們打了一套組合拳,要以小企業的精神做大企業的事情。我們相信腦袋越小身體越靈巧,我們堅持一個很小的總部,至今只有120人,文化簡單作風高效。我們相信能人身上的“小宇宙”,全面推行合伙人制度,和有企業家精神的管理者轉換而來的合伙人達成經營共識,共創價值、共擔風險、共享成功。目前全集團有400多個合伙人,有100多家合伙制企業。對于合伙人,我們不僅賦“能”,賦品牌能、資源能、金融能、管理能、信息能;還賦“勢”,更賦“神”,信任是一種力量,助力他們快速奔跑。我們也相信競爭是活力之源,內部競爭也有同樣的功效,我們推行紅軍藍軍對抗,同時用紅黃牌機制促進了各個團隊之間的“比學趕幫超”,沒有名次高低,就沒有更高更快更強。
對于機制,關鍵是要放得開,讓合伙人放手一搏。我常對我們年輕合伙人說,失敗了又能怎么樣?必須去闖一闖,萬一成功了呢!
新賽道
奔跑需要賽道,賽道既在腳下,更在眼里。消費升級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大趨勢讓新賽道不斷涌現,傳統企業也有成為“獨角獸”的春天。新希望孵化以“實業+資本+互聯網”為核心的草根知本集團,投資了乳業、調味品、營養保健品、冷鏈物流、寵物食品等細分領域,讓我們的產業多元而同心,起跑即沖刺。
國家的三大攻堅戰也為我們打開新賽道:To C的新希望金科和新網銀行,以及To B的新希望金服,均在積極嘗試用智慧化能力應對金融風險的同時,為草根人群、家庭農場主和小微創業者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多頻次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新希望綠品公司定位在“產區升級、產戶發展、產品創新”上,為優質農產品插上品牌的翅膀,提高農民收益;以環境治理為抓手,整合賦能上市公司,通過智慧監控、新型設備制造、大型生態文明田園綜合體營建,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就青山綠水。
新科技
對于創新,對于科技,我們不是“追風者”,我們是實干派。我們的產業與生物科技及信息科技具有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系:我們在美國成立了波士頓研究院,在國內成立了五大產業技術研究院;即將到來的大數據和5G時代在重新定義我們的業務,我們的智慧養殖、高效防疫、智能環保統籌兼顧的“新好”養豬模式正向全國推廣;近幾年,我們的畜禽育種和營養等系列科研成果先后獲得6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我們的數字金融開發成就了全線上運營的中國版“格萊珉銀行”;我們建設智慧城鄉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正在形成。我們的新科技講究“長寬高”,“長”在應用、轉化和增值;“寬”在跨界,發揮交叉學科的優勢;“高”在方法論和高科技引進。
新責任
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更是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投身精準扶貧和鄉 村振興戰略,是新希望集團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支點。1994年倡導光彩事業起步,從造血式投資,到“公司+農戶”的產業拉動,再到公益培訓和技術幫扶, 遍布中國農村的新希望人想在前頭、干到實處。2018年初新希望主動推出“綠領計劃”,用5年時間培訓和幫助10萬鄉村技術員和綠領新農民,至今已幫助和培訓了23,000人。去年我們與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一起培訓、表彰、獎勵了數百名鄉村雙創優秀農民、鄉村優秀信息員和優秀家庭農場主。集團2,000多名中層干部定點結對幫扶扶貧對象也在培苗結果。新希望和眾多的民營企業一起,鍛造了義利兼顧的中華企業價值觀。
新青年
打造“五新”企業我們需要一個寶貴的群體——新青年。年輕人身上沒有包袱胸中裝著小馬達,有奮斗的動力和訴求,他們對新經濟、新消費的認識更為深刻,是推動企業變革和創新的天賜力量。我特別欣賞擁有“五好”態度和精神的年輕人:好學新事物;好聽不同意見;好問不懂知識;好奇新科技應用;好想新主意,新希望敞開大門歡迎這樣的年輕人。
我們推出人才培養的百千萬計劃,即毎三年招培100名青年合伙人、1,000名管理培訓生、10,000名大學畢業生。六年兩輪成效顯著,全集團現有3,400名管理干部平均年齡在30歲,相當數量的佼佼者已經成為公司創新業務的領軍者。他們的格局、眼界、收入遠超同齡人。
經驗豐富的老同志成為年輕人最好的老師,而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也為老同志打開了更為廣闊的安身立命的空間。我們解鎖了優秀企業的密碼,會毫不猶豫地持續重倉年輕人。
有人說新希望是劉永好的新希望,因為我作為創始人傾注了太多心血和汗水。 但在我的內心深處,我認為新希望是我受贈于這個時代,也回饋于這個時代的禮物和舞臺:新希望是為仁人志士搭建的舞臺。對于誠信、勤奮而又有夢想和才能的年輕人,就應該多給早給機會,讓這里成為他(她)啟航的港灣、起飛的機場,成為點火臺和發射塔。“養育人,創財富,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我們沒敢大聲這么說,但有了新機制、新賽道、新科技、新責任和新青年們,我們就已經這么做了。
解好轉型的大課題,就要了解世界大氣候,把好時代大脈搏,堅持埋頭拉車、抬頭看路、仰頭看天三結合的行動方略。我們靠“五新”駛入快行線,還要靠“五新”躋身世界級。
今天第一代的民營企業都在交班的進程中,在我看來,傳承不是家族傳承,而是事業平臺的傳承;傳承不是權力傳承,而是企業家精神的傳承;傳承不是對一個人的傳承,而是對年輕一代優秀集體的傳承;傳承不是一個人經驗的傳承,而是第一代企業家作為水珠映照出這個時代的精彩輝宏,那背后的視野、格局和智慧的傳承。
我衷心祝福今天的年輕人,也將以我一顆還年輕的心,和新青年們一起奔跑,一起成功歡淚同飛,一起放飛新的希望!
新希望集團
劉永好
2019年4月29日
- 2019/11/22 0:00:00 【綠領學院】阜平新希望綠領學院揭牌成立
- 2019/8/31 0:00:00 新希望集團參與鄉村振興白皮書正式發布
- 2019/8/31 0:00:00 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聯盟在京成立 劉永好當選聯盟主席
- 2019/8/21 0:00:00 新希望“10萬綠領新農民培訓計劃”第七大特色培訓基地落地阜平
- 2019/8/15 0:00:00 創新中國味兒——新希望六和發布肉鴨新品系中新白羽肉鴨
- 2019/7/26 0:00:00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一行到訪新希望集團、新網銀行交流學習
- 2019/4/30 0:00:00 【綠領動態】“10萬綠領新農民培訓計劃”表彰150名短期班學員
- 2019/4/29 0:00:00 《用心創新,用新正心》
- 2019/4/26 0:00:00 致力成為可信賴的力量——新希望六和發布2018年社會責任報告
- 2019/4/23 0:00:00 全國五一勞動獎揭曉,新希望興源G20項目班組獲“全國工人先鋒號”殊榮!
- 2019/4/18 0:00:00 劉永好:大力支持新希望興源爭創生態環保頭部企業
- 2019/1/29 0:00:00 【重磅】新希望集團2018年大事記
- 2019/1/22 0:00:00 《希望常新》 —— 新希望集團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