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 0:00:00
【成都商報】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獲2016四川創新企業家年度人物
【成都商報】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獲2016四川創新企業家年度人物
在由成都商報舉辦的2016四川創新企業家十大年度人物評選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獲得“2016四川創新企業家十大年度人物”。成都商報對此進行了采訪:

作為改革開放浪潮中第一代下海創業的企業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一直是民營企業家的標桿性代表人物。經過30余年的發展,他所創立的新希望早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食品和農牧企業集團之一。以農牧業為起點,跨界金融、地產、化工等多個領域,組建起一艘多元化航母。
他在中國企業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企業的穩健擴張力和持續力。在當前轉型變革的又一風口,他如何帶領企業迎風而上?“過去兩年,新希望提出了‘四化’驅動,再造一個新希望的企業轉型戰略。”剛剛獲評“2016四川創新企業家十大年度人物”的劉永好說,“四化”即年輕化、國際化、互聯網化、產融一體化,2016年,轉型戰略成果初現。
談融合:產融一體化—農業和金融業有機結合
過去的一年,新希望集團將金融作為重要版塊,在互聯網銀行、產業基金建設等方面一次次刷新歷史。
近日,四川金融界迎來一股新力量。由新希望集團、小米、紅旗連鎖等股東發起設立的四川新網銀行(籌建曾用名:四川希望銀行),已于近期開業,定位于互聯網銀行,也是繼騰訊微眾銀行、阿里網商銀行之后全國第三家、中西部首家互聯網銀行。新網銀行注冊資本30億,其中新希望集團出資9億,占股30%,為大股東。
劉永好說:“這家銀行將用新的技術、新的理念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投貸聯動企業,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貢獻力量。”
新希望的金融基因起源于上世紀民生銀行的成立。1996年,劉永好與一批民營企業家聯合發起成立我國首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率先在金融領域展開探索。近年,劉永好正加大在金融領域的布局。在他看來,傳統的農牧業對接金融相對困難,而農業要真正實現現代化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新希望探索將實體產業與金融結合,走“產融一體化”變革。
2015年,新希望旗下希望金融平臺正式上線,這是國內第一批專注于農牧供應鏈金融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依托新希望產業集群在農牧業和金融業的深厚積淀,為廣大農村小微企業及優質農戶提供金融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在“產融一體化”的變革路上,多家產業基金宣告成立。去年2月,伴隨川商總會的成立,川商投資基金揭牌,劉永好出任川商總會會長。作為總會引產、引才、引資的重要載體,已募資超過40億元。基金總額的60%將投在四川,支持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家鄉。2015年底,新希望與九鼎投資、四川發展聯合成立了四川旅游產業基金。
談創新:以互聯網精神變革——農牧業打強“兩端”
從傳統以飼料銷售為主,到拓展養殖業,并向食品經濟布局,是新希望六和近年轉型的一大動作。新希望六和去年2月公告,擬投資88億元,通過3~5年時間,以“公司+家庭農場”等方式飼養1000萬頭生豬,通過“技術托管+技術服務”覆蓋2000萬頭生豬。并披露了收購西北生豬產業龍頭陜西本香農業的一些細節方案。
新希望集團擁有8萬余名員工、600余家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之一,然而,在國內飼料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靠規模取勝的年代已經過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這樣概括近年的轉型之舉:從單純的飼料銷售變為打強“兩端”,一是基地端,即養殖;一是消費端,即將美食產品交付到消費者手中,打造新希望六和美食品牌。也就是說,從前新希望是圍繞“一袋飼料”來做事,現在則是圍繞“一塊肉”來做產業鏈。
“在上端,新希望在豬、雞鴨的規模化、現代化的養殖上進行變革。”劉永好說,投88億、養3000萬頭豬的計劃,預計三年后將產生500億元的銷售。正打造“禽旺”養殖模式,采用新的合伙制模式,管理層可能成為合伙人,分享40%的股權,其管理一個區域可能有幾百、上千個養殖農場,形成數千萬只雞或鴨的生產能力。“在下端,即食品端,新希望成立了中央大廚房體系、美食研發中心,通過互聯網+,深入城市消費群體。”
劉永好強調,在向兩端邁進的同時,新希望正在農牧業領域轉型為綜合服務商。“中國農業正在深入變化,養幾千頭豬、上萬只雞鴨規模的家庭農場不斷涌現,公司也在積極轉型,為家庭農場提供技術、金融、收購服務,與家庭農場成為新格局下的聯合體。豬舍、雞舍、土地是他們的,金融、市場由公司分擔,這也有助于推動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自2013年開始,新希望六和即推出“福達計劃”,以服務養殖戶為核心,覆蓋業務人員工作管理、養殖戶信息、豬場管理、財務分析、養殖培訓等養殖相關環節。
而在乳業版塊,除了產品的持續創新,新希望乳業正利用互聯網來變革自身,互聯網牛奶、云牧場等,被劉永好作為集團以互聯網精神變革創新的案例。
談擴張:國際化步伐加速——建設海外區域總部
收購澳大利亞知名保健品企業Australia NaturalCare(簡稱ANC),在悉尼成立澳新區域總部……圍繞高端動物蛋白產業鏈進行投資和并購,建設區域總部,過去的一年,新希望國際化步伐加速。
去年6月底,新希望集團旗下的草根知本在與印度企業比拼中勝出,競得澳大利亞一家知名保健品企業ANC。而此前,新希望集團及旗下公司已經投資數十億在澳大利亞收購或入股多家公司。
這只是新希望集團國際化版圖規劃的一部分。劉永好希望沿著澳大利亞、南美、北美等新大陸農牧業資源發達區域與國家系統布局,圍繞牛、羊、奶、魚蝦等高端動物蛋白產業鏈進行投資和并購。“目前新希望海外業務在集團的占比約10%,未來或將占比一半。”
新希望國際化之路已走過20載,在30多個國家建有50來家企業。目前在加速建設海外區域總部,已在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建立總部,正在搭建歐洲總部、美國總部。劉永好表示,下一步還將繼續在國際上投資、發展,“第一是合作發展,我們還將建新的工廠;第二是繼續收購兼并;第三,把資源、平臺及合作發展、收購兼并結合起來,讓區域總部發揮作用。”
國際化中如何減少阻力?劉永好舉例,在澳大利亞收購農場時,和澳大利亞企業聯合成立澳洲鮮奶控股公司,結果進展很順利。其次,盡可能用當地的管理者,發揮他們的作用,信任他們。此外,在多地建設區域總部,以縮小管理半徑。
談人才:敢用年輕人——打造未來發展新動力
校招進入200余所高校,吸引2000余名年輕人加盟……新希望年輕化舉措在2016年實現重要突破。
去年10月,劉永好女兒、新希望六和股份公司董事長劉暢在北大招聘會上的演講受到廣泛關注。這是她獨立執掌股份公司后首次公開亮相。將“首秀”放在校招宣講會上,也讓公眾讀出這樣的訊號:新掌門對人才戰略高度重視。
“過去這兩年,我們高層平均年齡從50來歲降到30多歲,劉暢和一批年輕人走上管理崗位,他們對新經濟認識更清晰,業績、管理上了新的臺階。”劉永好說,干部年輕化后,創新思路更多了。
2013年5月,劉永好辭去上市公司董事長一職,由女兒劉暢擔任。劉永好還獨創了“聯席董事長”制,力邀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陳春花出任新希望六和聯席董事長兼總裁,以輔佐年輕的劉暢。今年5月,劉暢正式獨立出任新希望六和新一屆董事會董事長。
對于劉暢獨挑大梁,劉永好這樣評價:“從她身上透露出自信、淡定,她不斷引領創新、變革,也得到業界、內部管理層和員工的認同。有序的進步、成長,體現在她身上,也體現在公司一代年輕人身上。”
2016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是劉暢交出的首份成績單。報告顯示,新希望六和上半年雖然營收同比下降5.79%,但凈利潤則實現23%的增長,尤其是農牧業務凈利潤實現約165%的增長。
快半步:順潮流而動
新希望被譽為中國商界的“常青樹”。緊隨中國改革開放浪潮,從下海養殖鵪鶉創業到如今組建起一艘多元化航母,新希望已走過35個年頭。回顧這些年,最令劉永好高興、欣慰的事是什么?
劉永好說,“首先,我們比較早下海創業,盡管當時很難,壓力特別大;其次,我們比較早地開始并購,走向全國;另外,我們比較早地邁向國外,進入全球發展。我們在每個階段都走在時代前列。未來30年,集團還會更好,因為新一代年輕人在成長、進步,比我們老一代更優秀。”
劉永好感慨,“當年,和我一塊創業、一塊發展的朋友、企業家,因為種種原因,仍然在一線的不多了。而我們還能和很多民營企業一起,與改革開放同行,與民營經濟發展大格局一致,35年來,我們始終走在中國發展的第一方陣,這是我覺得非常高興的。”
為什么新希望總能抓住時代機遇?劉永好有一個理念,叫做“順潮流而動,略有超前,快半步”。在劉永好看來,民營企業要發展,就是要順著改革開放的潮流,不做違背潮流的事,走起來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比別人快一點,收得住。”
展望未來,劉永好說,“希望我們公司能順應時代發展,在創新變革,在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結合,在產融結合,在更加國際化方面,走得更好些。另外,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做中國優質高端肉蛋奶供應商的同時,成為質量保證、食品安全的‘鮮’行者。”
無論時勢變遷,新希望始終以創業者的姿態,迎接挑戰、創新變革。“四化”驅動下,相信新希望的未來會更加年輕!

作為改革開放浪潮中第一代下海創業的企業家,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一直是民營企業家的標桿性代表人物。經過30余年的發展,他所創立的新希望早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食品和農牧企業集團之一。以農牧業為起點,跨界金融、地產、化工等多個領域,組建起一艘多元化航母。
他在中國企業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企業的穩健擴張力和持續力。在當前轉型變革的又一風口,他如何帶領企業迎風而上?“過去兩年,新希望提出了‘四化’驅動,再造一個新希望的企業轉型戰略。”剛剛獲評“2016四川創新企業家十大年度人物”的劉永好說,“四化”即年輕化、國際化、互聯網化、產融一體化,2016年,轉型戰略成果初現。
談融合:產融一體化—農業和金融業有機結合
過去的一年,新希望集團將金融作為重要版塊,在互聯網銀行、產業基金建設等方面一次次刷新歷史。
近日,四川金融界迎來一股新力量。由新希望集團、小米、紅旗連鎖等股東發起設立的四川新網銀行(籌建曾用名:四川希望銀行),已于近期開業,定位于互聯網銀行,也是繼騰訊微眾銀行、阿里網商銀行之后全國第三家、中西部首家互聯網銀行。新網銀行注冊資本30億,其中新希望集團出資9億,占股30%,為大股東。
劉永好說:“這家銀行將用新的技術、新的理念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投貸聯動企業,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貢獻力量。”
新希望的金融基因起源于上世紀民生銀行的成立。1996年,劉永好與一批民營企業家聯合發起成立我國首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率先在金融領域展開探索。近年,劉永好正加大在金融領域的布局。在他看來,傳統的農牧業對接金融相對困難,而農業要真正實現現代化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新希望探索將實體產業與金融結合,走“產融一體化”變革。
2015年,新希望旗下希望金融平臺正式上線,這是國內第一批專注于農牧供應鏈金融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依托新希望產業集群在農牧業和金融業的深厚積淀,為廣大農村小微企業及優質農戶提供金融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在“產融一體化”的變革路上,多家產業基金宣告成立。去年2月,伴隨川商總會的成立,川商投資基金揭牌,劉永好出任川商總會會長。作為總會引產、引才、引資的重要載體,已募資超過40億元。基金總額的60%將投在四川,支持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家鄉。2015年底,新希望與九鼎投資、四川發展聯合成立了四川旅游產業基金。
談創新:以互聯網精神變革——農牧業打強“兩端”
從傳統以飼料銷售為主,到拓展養殖業,并向食品經濟布局,是新希望六和近年轉型的一大動作。新希望六和去年2月公告,擬投資88億元,通過3~5年時間,以“公司+家庭農場”等方式飼養1000萬頭生豬,通過“技術托管+技術服務”覆蓋2000萬頭生豬。并披露了收購西北生豬產業龍頭陜西本香農業的一些細節方案。
新希望集團擁有8萬余名員工、600余家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之一,然而,在國內飼料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靠規模取勝的年代已經過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這樣概括近年的轉型之舉:從單純的飼料銷售變為打強“兩端”,一是基地端,即養殖;一是消費端,即將美食產品交付到消費者手中,打造新希望六和美食品牌。也就是說,從前新希望是圍繞“一袋飼料”來做事,現在則是圍繞“一塊肉”來做產業鏈。
“在上端,新希望在豬、雞鴨的規模化、現代化的養殖上進行變革。”劉永好說,投88億、養3000萬頭豬的計劃,預計三年后將產生500億元的銷售。正打造“禽旺”養殖模式,采用新的合伙制模式,管理層可能成為合伙人,分享40%的股權,其管理一個區域可能有幾百、上千個養殖農場,形成數千萬只雞或鴨的生產能力。“在下端,即食品端,新希望成立了中央大廚房體系、美食研發中心,通過互聯網+,深入城市消費群體。”
劉永好強調,在向兩端邁進的同時,新希望正在農牧業領域轉型為綜合服務商。“中國農業正在深入變化,養幾千頭豬、上萬只雞鴨規模的家庭農場不斷涌現,公司也在積極轉型,為家庭農場提供技術、金融、收購服務,與家庭農場成為新格局下的聯合體。豬舍、雞舍、土地是他們的,金融、市場由公司分擔,這也有助于推動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自2013年開始,新希望六和即推出“福達計劃”,以服務養殖戶為核心,覆蓋業務人員工作管理、養殖戶信息、豬場管理、財務分析、養殖培訓等養殖相關環節。
而在乳業版塊,除了產品的持續創新,新希望乳業正利用互聯網來變革自身,互聯網牛奶、云牧場等,被劉永好作為集團以互聯網精神變革創新的案例。
談擴張:國際化步伐加速——建設海外區域總部
收購澳大利亞知名保健品企業Australia NaturalCare(簡稱ANC),在悉尼成立澳新區域總部……圍繞高端動物蛋白產業鏈進行投資和并購,建設區域總部,過去的一年,新希望國際化步伐加速。
去年6月底,新希望集團旗下的草根知本在與印度企業比拼中勝出,競得澳大利亞一家知名保健品企業ANC。而此前,新希望集團及旗下公司已經投資數十億在澳大利亞收購或入股多家公司。
這只是新希望集團國際化版圖規劃的一部分。劉永好希望沿著澳大利亞、南美、北美等新大陸農牧業資源發達區域與國家系統布局,圍繞牛、羊、奶、魚蝦等高端動物蛋白產業鏈進行投資和并購。“目前新希望海外業務在集團的占比約10%,未來或將占比一半。”
新希望國際化之路已走過20載,在30多個國家建有50來家企業。目前在加速建設海外區域總部,已在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建立總部,正在搭建歐洲總部、美國總部。劉永好表示,下一步還將繼續在國際上投資、發展,“第一是合作發展,我們還將建新的工廠;第二是繼續收購兼并;第三,把資源、平臺及合作發展、收購兼并結合起來,讓區域總部發揮作用。”
國際化中如何減少阻力?劉永好舉例,在澳大利亞收購農場時,和澳大利亞企業聯合成立澳洲鮮奶控股公司,結果進展很順利。其次,盡可能用當地的管理者,發揮他們的作用,信任他們。此外,在多地建設區域總部,以縮小管理半徑。
談人才:敢用年輕人——打造未來發展新動力
校招進入200余所高校,吸引2000余名年輕人加盟……新希望年輕化舉措在2016年實現重要突破。
去年10月,劉永好女兒、新希望六和股份公司董事長劉暢在北大招聘會上的演講受到廣泛關注。這是她獨立執掌股份公司后首次公開亮相。將“首秀”放在校招宣講會上,也讓公眾讀出這樣的訊號:新掌門對人才戰略高度重視。
“過去這兩年,我們高層平均年齡從50來歲降到30多歲,劉暢和一批年輕人走上管理崗位,他們對新經濟認識更清晰,業績、管理上了新的臺階。”劉永好說,干部年輕化后,創新思路更多了。
2013年5月,劉永好辭去上市公司董事長一職,由女兒劉暢擔任。劉永好還獨創了“聯席董事長”制,力邀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陳春花出任新希望六和聯席董事長兼總裁,以輔佐年輕的劉暢。今年5月,劉暢正式獨立出任新希望六和新一屆董事會董事長。
對于劉暢獨挑大梁,劉永好這樣評價:“從她身上透露出自信、淡定,她不斷引領創新、變革,也得到業界、內部管理層和員工的認同。有序的進步、成長,體現在她身上,也體現在公司一代年輕人身上。”
2016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是劉暢交出的首份成績單。報告顯示,新希望六和上半年雖然營收同比下降5.79%,但凈利潤則實現23%的增長,尤其是農牧業務凈利潤實現約165%的增長。
快半步:順潮流而動
新希望被譽為中國商界的“常青樹”。緊隨中國改革開放浪潮,從下海養殖鵪鶉創業到如今組建起一艘多元化航母,新希望已走過35個年頭。回顧這些年,最令劉永好高興、欣慰的事是什么?
劉永好說,“首先,我們比較早下海創業,盡管當時很難,壓力特別大;其次,我們比較早地開始并購,走向全國;另外,我們比較早地邁向國外,進入全球發展。我們在每個階段都走在時代前列。未來30年,集團還會更好,因為新一代年輕人在成長、進步,比我們老一代更優秀。”
劉永好感慨,“當年,和我一塊創業、一塊發展的朋友、企業家,因為種種原因,仍然在一線的不多了。而我們還能和很多民營企業一起,與改革開放同行,與民營經濟發展大格局一致,35年來,我們始終走在中國發展的第一方陣,這是我覺得非常高興的。”
為什么新希望總能抓住時代機遇?劉永好有一個理念,叫做“順潮流而動,略有超前,快半步”。在劉永好看來,民營企業要發展,就是要順著改革開放的潮流,不做違背潮流的事,走起來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比別人快一點,收得住。”
展望未來,劉永好說,“希望我們公司能順應時代發展,在創新變革,在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結合,在產融結合,在更加國際化方面,走得更好些。另外,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做中國優質高端肉蛋奶供應商的同時,成為質量保證、食品安全的‘鮮’行者。”
無論時勢變遷,新希望始終以創業者的姿態,迎接挑戰、創新變革。“四化”驅動下,相信新希望的未來會更加年輕!
相關新聞
- 2017/12/31 0:00:00 【秦朔朋友圈】劉永好的“永好”:永遠做一個好人主義者
- 2017/12/19 0:00:00 新希望聯合亞太投資財團完成收購澳洲本土最大寵物食品公司
- 2017/12/15 15:57:05 【人民日報】要聞版專訪劉永好:新機遇呼喚更多新農民
- 2017/12/2 0:00:00 【農民日報】100億!江蘇省攜手新希望,設立產業基金助力鄉村振興
- 2017/11/17 0:00:00 【新京報】劉永好 被鼓勵的海外投資審批加快
- 2017/11/17 0:00:00 【新華社】“科技+人才”引領農村“雙創”新熱潮
- 2017/11/12 0:00:00 【農民日報】劉永好的新打算:培訓10萬名農技員
- 2017/10/23 15:25:28 【中新網】2017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 新希望六和展示大食品產業鏈
- 2017/9/29 10:28:45 【清華經管學院】“優秀企業家精神”主題論壇在京舉行
- 2017/9/27 11:52:58 【華西都市報】劉永好解讀企業家精神文件:寬容失敗是對創新最大的鼓勵
- 2017/9/26 10:07:34 【新浪財經】獨家:劉永好這樣解讀中央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文件
- 2017/9/26 9:51:31 新希望集團旗下草根知本進軍寵物行業
- 2017/9/15 15:00:04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到訪新希望集團澳新總部
- 2017/9/5 20:13:01 【CCTV-4】在金磚國家“造金磚”,新希望這樣做
- 2017/9/4 0:00:00 中外大學生四川感知行活動圓滿落幕
- 2017/8/31 11:33:45 【中新網】“挑戰杯”百名創客成都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