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光彩事業25年 劉永好:成就已遠超最初設想
近日,中國光彩事業發起人、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介紹,20多年來,新希望集團在老少邊窮地區總投資超過50億元人民幣,已建造光彩扶貧工廠50余家,帶動數以萬計的農戶脫貧致富。
守著百年樹齡的野生板栗,卻看天收成、銷售微薄,位于山坳中的貴州畢節甘溝河村貴河組常年如此。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和兒童的部分經濟來源還依靠山坡上二百多棵野生板栗樹。直到2018年底,一位新希望集團員工偶然了解到上述情況。不到一年,包裝一新的“貴河板栗”登錄電商,2000余斤板栗一周內銷售大半。
依靠新希望集團在農業領域的積累設計出“貴河板栗”品牌及包裝體系;通過草根知本集團旗下的冷鏈物流公司、電商平臺“小草商城”,為村民提供采摘后的儲存運輸、上架銷售等技術支持。這些都是新希望集團員工的主動作為,未來還要逐步將“貴河板栗”種植品牌化、規模化、產業化,實現增產增收、創業就業目標。
“光彩事業25年,我們樹立了‘大愛’理念,企業和每一位員工,都在為國家發展、大家都過上好日子、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而努力。”中國光彩事業發起人、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光彩事業所取得的成就,已遠遠超過當初的設想。”
1998年,新希望依托貴陽公司,在貴州開展的光彩事業扶貧養殖技術講座。
光彩事業,是中國民營企業家響應《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所發起并實施的一項以扶貧開發為主題的事業。
談起初衷,劉永好說,自己就是窮孩子出身,小時候經常光著腳,早上五六點去街上撿煤渣。1992年,新希望正發展壯大,一次乘火車經過四川涼山,他看到窗外有孩子跟他當年差不多大,也是赤著腳在鐵路旁撿拾火車上燒剩的煤渣。劉永好被觸動了,“國家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經濟成就,給老少邊窮地區的援助也持續了多年,但還是有覆蓋不到的人群,怎樣才能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呢?”
2017年,新希望在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賀波洛鄉躍進村的精準扶貧養殖試點項目,圖為在養殖場內工作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經過思考,劉永好在自己身上找到了答案: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和參與者,應該先富幫后富,為扶貧做出應有貢獻。“我們有資金、有技術、有市場觀念,可以到‘老、少、邊、窮’地區幫助當地人開工廠、擴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2019年,新希望在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特口甲谷村的精準扶貧養殖項目,圖為扶貧養殖專業合作社舉行了熱熱鬧鬧的收益分紅大會。
帶著這一久久縈繞于心的想法,1994年,劉永好聯合民營企業家們發起了中國光彩事業。這項公益事業,以消除貧困為宗旨,以民營企業為主體,以貧困地區為領域,以項目投資為主要形式,以“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為核心理念,以共同發展為基本目標,以社會扶貧和開發式扶貧為基本特征,依靠社會力量,主要是民營企業開展扶貧,以實現先富帶未富,最終促進共同富裕。
2019年六一節前夕,新希望六和員工自發捐款50萬元,在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灑拉地坡鄉修建的希望幼兒園舉行了落成交付儀式。
發起當年,劉永好就向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的有關領導匯報,并參與組織了第一次“中國光彩事業涼山行”,率先在四川涼山投資1500萬元(人民幣,下同),建設了中國第一家光彩事業工廠——西昌希望飼料廠。
在光彩事業發起之前,通常的扶貧方式是捐錢捐物的“輸血式”扶貧,能解一時之困卻難以根本上解決當地貧困狀況。光彩事業發起后,倡導由“輸血式”改為“造血式”扶貧,通過在貧困地區設廠,興建產業,通過產業帶動就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相關行業的發展,覆蓋更多的貧困人群,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創收,持續、穩定脫貧。
據了解,20多年來,新希望集團在老少邊窮地區總投資超過50億元,已建造光彩扶貧工廠50余家,帶動了數以萬計的農戶脫貧致富。
2015年9月21日,全國工商聯與國務院扶貧辦、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共同發起了“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新希望也積極參與了“萬企幫萬村”在各地開展的扶貧濟困、產業幫扶項目。2016年,新希望旗下的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川儀隴、涼山開啟精準扶貧產業養殖項目試點;2017年,新希望集團正式發起了“精準扶貧1+1”行動計劃,發動全集團員工、調動各產業板塊優勢資源,全面投身脫貧攻堅戰。
劉永好介紹,新希望集團的精準扶貧項目形態以產業扶貧為主,異地搬遷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電商扶貧等為輔,涉及生豬及肉鴨養殖、經濟作物種植、農產品外運銷售、捐資助學等多個領域。
2017年,“中國光彩事業涼山行”時隔23年后再次回到涼山,簽訂百余項合同和協議,在當地投資超過600億元。其中,新希望集團再次投資20億元,發展現代化、規模化養豬事業。
不久后,該集團旗下新希望六和與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合作,在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特口甲谷村試點4+N模式的大型現代化養殖扶貧項目落地,“4+N模式”就是“當地政府+金融機構+龍頭企業+村集體+貧困農戶”共同出資,由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龍頭企業代管運營,政府監管收益分紅模式。2018年初,新希望在涼山的第一個現代化的大型養豬場建成并運營。在這里,自動投料、新風溫控、遠程獸醫等新技術、先進管理理念及優秀品種令當地農民倍感新奇,同時也讓農戶們打消疑慮,逐步接受了新技術、新事物帶來的變化,主動改變傳統養殖模式。此外,一批村里的年輕人經培訓成為了專業農技員。
劉永好介紹,經過長時間一線試點和改進,目前新希望扶貧養殖項目,除了勞動收入和股權性收入外,集團還制定了扶貧項目所特有的保底條款,可使公司盈利較多時,多給當地貧困民眾分紅;當市場收縮盈利變少時,能讓當地農民仍然有一定收益。
“4+N模式”試點成功后,新希望將這一養豬扶貧模式總結為“昭覺模式”,并向各地分公司、子公司推廣;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在14個省份建成養殖扶貧項目52個,規劃在建項目10個,已覆蓋貧困戶近萬人。
2017年底,新希望發起“十萬新農民培訓計劃”,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培訓方式,預計用5年時間完成。兩年來,該計劃先后在山東、江蘇、四川、北京落地,已在全國布局7個培訓基地,根據各地農業特色開展培訓課程,覆蓋種養殖、家庭農場經營、鄉村酒店、農村電商等各領域,累計已培訓35000余人次。
劉永好介紹,除培訓新農民,光彩事業中還有很多民營企業家通過農村電商、家庭旅館、家庭醫生、鄉村教師以及現代化物流業培訓,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們實現脫貧。在新希望牽頭投資設立的四川新網銀行,作為中西部第一家互聯網銀行,利用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服務小微人群和創業公司的同時,也主動簽約幫扶四川藏區巴塘縣,在減輕貧困人口、農村人口申貸成本,降低涉農、涉貧客群的融資門檻等方面,做了有益嘗試。
談到光彩事業25年來的成就,劉永好深有感觸。他表示,25年來,數以萬計的民營企業家到需要幫助的地區,通過辦公廠、修橋鋪路、辦學等方方面面的行動,為貧困地區送去了資金、經驗、觀念和幫助,一定程度是幫助了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工作。“我們還會努力,在不斷為貧困地區做貢獻同時,把我們的企業做好做強做大,辦一個受政府認同、老百姓喜歡、對國家有貢獻、對社會有貢獻的公司”。
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中國投入公益事業的組織、企業與個人越來越多,其中扶貧方式也各有不同。劉永好認為,光彩事業更多強調義利兼顧,是一種開發式、生產性、可持續的扶貧。“作為民營企業家,我們有技術、有資金也有市場觀念,我們要利用我們的優勢到貧困地區去,幫助他們提供稅收、創造價值,帶領當地農民朋友走向共同富裕,激發當地人自身的能力。”
“今后我們還將繼續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的技術手段,進一步推動光彩事業的發展,幫助更多人脫離貧困生活。”劉永好說。
- 2019/12/26 0:00:00 【精準扶貧】帶動3000名農戶養豬增收,新希望精準扶貧又落新子
- 2019/12/25 0:00:00 川商總會2020新年演講舉行
- 2019/12/24 0:00:00 第七屆中日韓工商峰會在成都成功舉辦
- 2019/12/23 0:00:00 支持民企“28條”劉永好這樣解讀
- 2019/12/20 0:00:00 為學習、為機遇、為發展而來!劉永好在第四屆楚商大會上發表講話
- 2019/12/8 0:00:00 劉永好破題:在智能化、大數據浪潮中傳統產業該怎么走?
- 2019/11/28 0:00:00 【金麒麟論壇】劉永好:科技賦能養豬,“五新”助力轉型
- 2019/11/22 0:00:00 【綠領學院】阜平新希望綠領學院揭牌成立
- 2019/11/16 0:00:00 “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新希望獲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
- 2019/11/15 0:00:00 第十七屆農交會:新希望數字農業“六好”方案備受關注
- 2019/11/3 0:00:00 新希望集團入選CCG——“2019年中國企業全球化十大榜單”企業
- 2019/10/31 0:00:00 "江門新希望綠領學院"首期培訓班在深圳國家基因庫順利舉辦
- 2019/10/23 0:00:00 【綠領學院】新希望10萬新農民培訓第八大特色示范基地落子楊陵
- 2019/10/21 0:00:00 「光彩事業25周年」汪洋:推動新時代光彩事業持之以恒、創新發展
- 2019/10/19 0:00:00 亞布力論壇2019年度第二次理事會在河南鄭州召開
- 2019/10/18 0:00:00 劉永好出席第二屆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并作主題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