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者】劉永好:新希望的新希望
劉永好是1951年出生的人,改革開放在他人生的黃金時代開始,他在那時就和他的兄弟們一起毅然辭去公職,開始創業,成為了改革開放后第一代企業家的杰出代表。
四十年彈指一揮,從養鵪鶉,賣飼料開始,劉永好創建的新希望集團,逐步發展成為圍繞現代社會消費升級,以農業和食品產業為主導的綜合性企業。他的創業故事也被世人所津津樂道,從小作坊到大企業,劉永好的每一步都穩扎穩打,緊跟時代潮流,用他的話說,“埋頭拉車、抬頭看路、仰頭看天”,堅持“比時代快半步”,這是他獨到的商業哲學的一部分,也讓他在大部分同輩人都不再活躍的今天依舊倍受矚目。
領航名人館
劉永好
1982年,辭去公職開始創業
1993年,第一批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
民營企業家之一
1997年,組建新希望集團,任董事長
2008年,獲稱“中國改革開放30年
影響中國經濟30人”
2016年,發起成立中國第三家互聯網
銀行新網銀行
2018年,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
“改革先鋒”稱號
在新時代轉型升級
做“五新”企業
新希望集團在順義的基地有一整層樓的展廳,珍藏著劉永好創業初期騎過的自行車,也展示著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發展,新希望集團推出的一系列新產品、新業務。
劉永好說,他們是在2012年、2013年時意識到了轉型升級的緊迫性。2011年時集團業務良好,于是他們定下了2012年要突破千億的業務目標,但是一連兩年過去了,這個目標都沒有實現。
身經百戰的劉永好由此意識到時代變了,市場變了,格局也變了,經過認真研究,他提出新希望要做“五新”企業:要建立“新機制”、培養“新青年”、把“新科技”引入運營管理中、拓展“新賽道”、勇擔“新責任”。
新的合伙人機制是轉型的關鍵
劉永好說的“新機制”是指廣泛的推廣合伙人制,現在集團有140家企業是合伙人制,新成立的企業都是合伙人制,老企業也根據實際情況積極改造,將原有的中高層都轉變成合伙人,到目前一共發展了將近400位合伙人。
成為公司的股東、利益與管理層密切相關以后,劉永好說他們的干勁、活力、激情就迸發了。畢竟在中國,一家成立三十七年的企業已經算是老店了,不從最根本的機制上下手,很多固有的機制和流程都很難發生改變。
企業傳承
就是要培養大批年輕人接班
當年和劉永好一起打江山的功臣,現在也大都五六十歲了。對老員工的優勢和劣勢,劉永好認識得很清楚。
他提出讓年輕人走上管理的第一線。現在整個集團層面,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在挑大梁,3000多個中層以上的管理員工,平均年齡大概不到三十歲,年輕化才更有活力、創新意識和更緊貼市場,因為消費往往由年輕人引領。
而老員工畢竟年齡大了,體力差一些,沖勁也差一些,因為已經有房有車,生活安定,對新生事物的敏感性也差一些。所以他們到退休年齡的就退下來,一些優秀的則被賦予一些新的使命,比如當輔導員、當師傅、到監理部門,到培訓部門,用自己的經驗為年輕人保駕護航。
過去幾年里一直伴隨劉永好的另一個話題是女兒劉暢的接班。在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里,劉家父女的傳承一直備受肯定。但劉永好說,其實“上來”的年輕人不止女兒劉暢一個,而是一批年輕人都被培養起來了。
劉永好的理解和經驗里,企業的傳承絕不止是手把手地教,而是要用新的機制、新的政策、新的措施,去培養一大批年輕人接班。
劉永好也樂意給年輕人試錯的空間——無論是培養女兒,還是培養員工,他都鼓勵他們去闖,去試,去干;只要是為了公司的利益,即使犯錯也能被理解原諒。
從科技賦能農業出發
拓展新賽道
劉永好在農業中充分應用科技去提升質量、效率和降低成本,比方說投資超過300億建設現代化的養豬體系,改善豬的育種,使豬長得快、長得好、少生病、飼料用得少;通過大數據和智能化進行自動化的養殖體系,開發豬臉識別等技術;同時把養豬和生態環保結合,減少污染,循環使用廢物,從規劃設計、糞便處理站、污水處理站等入手解決。
另一個新嘗試則是把科技應用到管理體系中,在幾百個工廠把財務、生產、銷售、采購、人力和培訓等整個體系實現信息化和大數據的集中。劉永好說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效率提升,過去需要準備一個月的年報,現在只要一天就可以出來了;另一個優點是可以通過這個新的系統隨時發現生產、財務等各方面的問題;大數據的發展也對智能化運營帶來極大的方便,使得企業能夠用大數據來分析研究生產、營運、采購、銷售、資金等等;成本也降低了,比如說大集中以后,光是出納就省掉2000個人,每年節省兩個億。
企業同步向上下游產業發展,拓展新賽道。例如組建了全線上、全實時、全周期的新網銀行和新希望金融科技公司,賦能40家銀行技術的提升,更好地為農村產業、為家庭農場主、為農村進城的青年,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他們還把科技、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在食品產業和城鄉再造等領域,比方說水務的智慧化管理、土壤的改造、環境保護。他們孵化了冷鏈物流體系、寵物食品體系、醫療健康體系等等,不斷抓住新機遇。
劉永好說在這個尋找新賽道的過程中,他們也摸索出來一套辦法,比如整合業內最好的幾家企業,作為股東給新企業賦以品牌能、資金能、機制能、文化能和管理能,但并不干涉具體的管理,讓企業繼續相對獨立地運作。
劉永好用數據說明了新希望賦能的效果,本來成功率只有10%左右的創業企業在經過新希望賦能以后,成功率達到了70%~80%。
新希望最令人震驚的一點就在這里,作為一家老牌農企,他們不止是用科技賦能農業,甚至還能作為一個科技孵化平臺,去賦能其他行業。這當然是因為劉永好熱愛學習,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很強,也因為他以謙卑的心態去看待創新,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認為自己是不可取代,承認不同的時代、企業發展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領域需要不一樣的知識與經驗,愿意放權和信任他人,啟用了新的合伙人機制,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也愿意起用年輕人,承認他們了解這個時代的需求。
自負責任幫助1萬個貧困人口脫貧
培養10萬新農人
劉永好在采訪中格外強調的是社會責任。他希望新希望能不忘初心,時刻反思,怎么樣食品才能更安全、更衛生、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劉永好自己是學電子的,但是從農村走出來,又在農業領域深耕數十年,對農民和農村,我能感到劉永好是富有感情的。他提出要幫助1萬個貧困人口脫貧,培養10萬個鄉村技術人員和新型職業農民的目標。
另一方面,劉永好正積極在農村打造田園綜合體,把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聯動起來,把農業的現代化和智慧農業結合起來,把農業的增產,農民的增收和鄉村旅游、智慧城鄉結合起來,為農村造血,讓鄉村更美好,讓農民的收入更高,讓農村和城市的差距更小。他希望能夠出力、出錢、出時間,來為鄉村振興做貢獻。
利用“五新”克服創新的窘境
我最喜歡的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在他最著名的“顛覆性創新”理論中,就有解釋為什么成熟的大企業這么難實現創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運作了多年的企業有著固有而成熟的機制、文化、流程、人才,不適合和很難再實現創新。而劉永好就是這“五新”,特別是機制的轉變解決了創新的窘境。
這樣反而讓劉永好的壓力減少了,心情更愉快了,人看起來也更年輕了,一點都不像快70歲的人。他依然精力旺盛,反應敏捷,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在過去五年,他一手創建的這所企業,走出了一條傳統企業轉型升級之路,變成了一個創新的科技孵化平臺,這樣企業就能走得更遠、更穩!
- 2019/12/26 0:00:00 【精準扶貧】帶動3000名農戶養豬增收,新希望精準扶貧又落新子
- 2019/12/25 0:00:00 川商總會2020新年演講舉行
- 2019/12/24 0:00:00 第七屆中日韓工商峰會在成都成功舉辦
- 2019/12/23 0:00:00 支持民企“28條”劉永好這樣解讀
- 2019/12/20 0:00:00 為學習、為機遇、為發展而來!劉永好在第四屆楚商大會上發表講話
- 2019/12/8 0:00:00 劉永好破題:在智能化、大數據浪潮中傳統產業該怎么走?
- 2019/11/28 0:00:00 【金麒麟論壇】劉永好:科技賦能養豬,“五新”助力轉型
- 2019/11/22 0:00:00 【綠領學院】阜平新希望綠領學院揭牌成立
- 2019/11/16 0:00:00 “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新希望獲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
- 2019/11/15 0:00:00 第十七屆農交會:新希望數字農業“六好”方案備受關注
- 2019/11/3 0:00:00 新希望集團入選CCG——“2019年中國企業全球化十大榜單”企業
- 2019/10/31 0:00:00 "江門新希望綠領學院"首期培訓班在深圳國家基因庫順利舉辦
- 2019/10/23 0:00:00 【綠領學院】新希望10萬新農民培訓第八大特色示范基地落子楊陵
- 2019/10/21 0:00:00 「光彩事業25周年」汪洋:推動新時代光彩事業持之以恒、創新發展
- 2019/10/19 0:00:00 亞布力論壇2019年度第二次理事會在河南鄭州召開
- 2019/10/18 0:00:00 劉永好出席第二屆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并作主題發言